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学普及 > 科普e站
瑞安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
发布时间:2012-04-03     浏览次数:12876     来源:     作者: 
  为了深入推进我市科学素质行动,大力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根据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的精神,明确“十二五”期间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阶段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意义
  自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以来,全国各地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联合协作,务实进取,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基本上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标,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有力促进了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教育培训与科普活动广泛开展,科普设施不断发展,科普资源逐步丰富,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显著增强,科学素质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联合协作的工作机制初步建立,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十一五”期间,我市科普工作虽有较好发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得到长足进步,但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市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杭州地区(7%)、宁波地区(6.55%)等城市相比仍有一些差距,与温州市先进县(市、区)相比也有一定距离。目前,我市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还不平衡,城市与农村相比相差5.24个百分点。这种差距不能满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面向社区、农村居民的科学素质工作亟待强化,科学基础教育与大众传媒科技传播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普资源整合力度还不够,科普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学会发展能力较弱,学术交流主渠道作用还未进一步发挥;科普投入机制不够完善,重大科普活动缺乏专项经费支持,科普产业培育和发展不够;科普工作理念和模式比较传统,大众媒体科技传播节目数量不足;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职能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科学素质工作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进入城市建设跨越提升、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社会事业全面突破的关键时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对公众科学素质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积极适应“转方式、调结构”的新形势,应对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的新任务,加强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适应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的新要求,都迫切需要提升广大公民科学素质。认真做好“十二五”时期实施《瑞安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进一步明确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阶段性目标、任务与措施,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努力开创全市科学素质工作新局面。
  二、方针和目标
  指导方针: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围绕工作主题,提升服务能力为核心,以资源共建共享为抓手,以服务基层为着力点,完善机制,实现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公平普惠,进一步推动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目标:
  到2015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在“十一五”基础上有显著发展,公众获取科学技术知识渠道进一步拓宽,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更加理性和科学,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得到提高,我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8%,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公众科学素质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促进科学发展在全社会的深入贯彻落实。继续突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工作主题,重点宣传低碳经济、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推动我市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持续提升。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决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水平有显著提升,城乡居民之间、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居民之间科学素质差距逐步缩小。
  ——科学素质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不断完善,大众传媒、科普基础设施的科技传播与普及力度不断增强,科普资源更加丰富,科普人才队伍发展与壮大,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显著增多。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机制有效完善。资源共享机制逐步完善,资源集成和有效利用得到加强,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体制初步建立。动员激励机制不断完善,社会各方面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社会化工作格局基本形成。联合协作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合力不断增强。
  三、主要行动
  根据方针和目标,在“十一五”时期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基础上,“十二五”时期实施以下行动:
  (一)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宣传科学发展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重点宣传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等内容,使未成年人不断提高科学知识水平,从小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着力形成加强对青少年科技基础素质教育的环境氛围,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提高专业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勇于探索的创新能力,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为农村未成年人尤其是女童、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多参与科学教育与培训和科普活动的机会,培养其改善生存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自我发展能力。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引导未成年人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使其具备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措施:
  ——强化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素质教育。结合幼儿年龄特点,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在幼儿园日常教育中融入科学启蒙教育。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实施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完善考核评价制度,鼓励学校开发以科学教育为内容的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注重课程的综合性与连贯性,提高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切实提高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
  ——推进高中阶段的科学教育。鼓励普通高中开设丰富多彩的科学教育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大力推进通用技术课程的普遍开设,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广“做中学”活动,创新科学教育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实践和动手制作等方式,激发科学兴趣,提高科学素质。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改革职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面向农村中学生开展立足于工作和生活的职业指导教育。
  ——丰富校外、课外科学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学生进实验室、动手做科研、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等活动。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和科研机构、科普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等活动,组织科技专家与青少年面对面的科技交流活动。提高各类科技竞赛的质量,不断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科技夏令营、机器人大赛、航模大赛、科普征文、雏鹰争章等活动水平。积极鼓励地方和民间开展普及性科技活动,扩大参与面和影响力。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提高农民工子女的科学素质。
  ——营造崇尚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创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活动过程中,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自救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定期开展学校科技节、科技周等常规教育活动,设立科普教育长廊、板报,营造师生自由讨论的文化氛围。
  ——探索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总结推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科普教育共建共享试点工作经验,分步骤扩大试点范围。开展科技活动进校园、科普大蓬车进校园等工作,鼓励中小学校建设青少年科学馆,利用科技场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等资源,开展科学技术教育与培训和科普活动。“十二五”期间,全市组织“科技活动进校园”达20次。
  ——重视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作用。鼓励中小学校利用家长会、家校联系会议等形式,对家长育儿观念、方法给予指导、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鼓励家长为未成年人进行科学探究、科学学习提供条件,引导未成年人广泛接触自然、社会,培养未成年人接近自然的情感。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团市委
  参加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卫生局、市文广新局、市农办、市气象局、市妇联、市科协、市社科联、市农函大。
  (二)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面向农民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保护耕地、发展循环农业、建设生态家园,应对突发事件,倡导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抵制邪教等内容的宣传教育,促进在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提高农民掌握和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发展生产、增产增收致富的能力,并将普及实用技术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结合起来,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以及适应现代科学文明生活的能力。
  ——提高农村妇女及偏远欠发达地区、贫困地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措施:
  ——落实《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大力开展面向农民的科学教育活动,促进建设村级科协分会,建成适应需求的农村科学教育培训体系,发挥好农村致富技术函授推广站(或函授大学)、村文化活动室在农村科技培训中作用。“十二五”期间,培训农函大一年制学员4500名,评定农职称300名,通过科协系统各类短期培训25000人次。向农民普及多种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提高农民技术操作水平。
  ——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科技培训。结合实施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民创业培训。绿色证书培训、星火农大科技培训、双学双比、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等,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农业科技培训,多渠道加大培训力度。
  ——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围绕农村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工业等,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培训。紧密结合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和新开工建设项目的需求,重点围绕我市各大支柱产业、经济建设等领域及劳务输出的订单需求,组织开展相应的培训,提升农民技能水平。对有技术和资金并有创业意愿的农民,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加强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小额贷款、后续扶持等“一条龙”服务,帮助农民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大力加强对农民技术人员和乡土人才的培养,“十二五”期间,市级组织办班10期,对农村种植和养殖能手、致富带头人和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进行培训,培育各类农民技术人员和乡土人才300人以上。
  ——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农村科普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科普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总结推广科技特派员、科技入户、“科普”服务三农和专家帮扶等活动经验。继续开展“百名专家联千村帮万户”、“希望之光”实用人才培训、“远教助创送服务”和“科技下乡”科普活动。
  ——加强农村科普示范体系建设。继续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发挥农村科普基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和科普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探索建立科普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我市科普示范乡(镇)、村等创建活动,推广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先进经验。开展科普示范乡(镇)、村创建、基层科普示范单位创建等,扎实推动农村科普工作,提升基层科普能力。“十二五”期间,全市创建成10个温州级科普示范乡(镇、街道)、村(社区),50个科普示范基地,100个科技示范户、农函大特色培训中心5个,与市农技校合作建设有围墙的农函大瑞安分校。
  ——健全完善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依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乡镇企业等发展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对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骨干农民和科技示范户、农民合作组织负责人以及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开展科普工作的培训,重点加强对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机构教师和健稳教育和培训。发挥乡镇科协、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机构在农技服务中的作用,组织专家咨询服务和志愿者队伍,发挥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的科普宣传、科技咨询服务作用,形成动员科技人员为“三农”服务的有效机制。
  牵头部门:市农办、市农业局、市科协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文广新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农函大。
  (三)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科学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以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提高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要求。
  ——围绕城镇化进程的要求,提高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
  ——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措施:
  ——加强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将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大专院校(或技校)和成人教育的课程和培训教材;纳入瑞安市职业标准,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用人单位加强对科学素质工作的重视,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
  ——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特别注重农民工培训。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创业培训,加强对在岗职工、新成长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等的职业技能培训。
  ——开展日常性职工科普教育活动。继续深入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讲理想、比贡献”等活动,结合创新方法工作,着力打造一批学习型、创新型、技能型团队。充分发挥企业科协的作用,举办面向职工的专题讲座,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乡镇企业和规上企业开展送科技活动。在企业内部刊物、广播、闭路电视、局域网络上开办科普专栏,设立科普橱窗、职工书屋等,充分利用有关实验室、产品陈列室等建设科普宣传阵地。加大面向科技工作者的健康知识科普宣传,组织开展健康讲座、心理培训等宣传教育活动。关注务工青年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问题,着力加强对务工青年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全民安全素质。
  牵头部门:市人力社保局、市总工会、市安全监管局
  参加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卫生局、市文广新局、市气象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
  (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和教育培训工作,着力培养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执政能力,提升科学决策与管理水平,增强他们依靠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自觉性。
  ——促进学习型机关的建设,切实增强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措施:
  ——开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技教育培训。围绕市委“三生融合、幸福瑞安”,开展推进新兴产业发展、海洋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六城联创建设等专题培训,加强干部现代科技、现代管理、现代经济、现代金融等新知识的培训。抓好市(县)、乡(镇、街道)党政分管领导、各级科技行政管理干部、科研机构负责人和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负责人等科学教育培训。
  ——市委党校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培训,将科学素质教育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组织编写培训教材和专业教材。
  ——在学习型机关建设中,注重培养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将科学发展观、创新型国家建设等战略思想以及我国科技发展规划等作为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自主培训时,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培训。
  ——在选拔录用、综合评价工作中体现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要求。在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大纲和题库中,进一步丰富与提高科学素质要求有关内容。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强化对科学素质的测查。启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监测,评估标准制定工作,逐步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监测评估体系。
  ——举办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各类科普活动。举办科技知识讲座、科学素质竞赛和主题演讲等。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实地参观科研单位和科普场所。推动报刊、电台、电视台、政府网站等创办科学素质的专题、专版、专栏。
  牵头部门: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
  参加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团市委、市妇联、市委党校、市科协、市社科联。
  (五)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促进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生活质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激发社区居民提升自身素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的学习型社区,提升社区科普服务能力,发展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措施: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围绕安全健康、节能环保、防灾减灾等内容,开展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技行动、节能减排家庭行动、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发挥社区在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服务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面向老年人、少年儿童开展科学生活、安全生活、健康生活等宣传和教育活动,面向新生代农民工开展提升自身素质、适应城市生活宣传和教育活动。
  ——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提升社区科普能力。充分依托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建立完善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科普画廊、科普楼道、科普公园,增加现代电子类科普设施,提升科普设施水平层次。兴办社区科普学校、市民素质学校、民工科普学校等,开展生产、生活、安全等知识培训,提升居民科学素质。结合社区信息化建设,发挥互联网、移动通信、移动电视等新型传媒等功能。健全街道科协、社区科普小组等网络组织。建立健全社区科普宣传员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开展科普示范街道、社区、楼宇、家庭等创建活动。大力开展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讲究卫生的各种科普活动。至2015年底,全市创建成温州科普示范街道和社区,占全市温州科普示范乡(镇)、村总数50%。本市级科普示范街道5个,科普示范社区10个。并把科普工作纳入社区文明建设目标考核体系,形成人人参与科普、人人受惠科普的良好氛围。
  ——搭建社会化的社区科普工作格局。有效整合社区内及周边科普资源,建立共建共享机制,鼓励学校、学会、科研机构、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部队积极参与社区的科普活动。
  牵头单位:市科协、市妇联
  参加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民宗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卫生局、市文广新局、市安全监管局、市气象局、市社科联、市各专业学校。
  四、基础工程
  配合上述行动计划,“十二五”期间推进以下基础工程
  (一)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任务:
  ——加强教师的科学素质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科学素质和水平,培养一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教师队伍。
  ——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形成适应不同对象需求,满足科学教育与培训要求的教材教法。
  ——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场所、基地、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和设备,为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提供基础条件支持。
  措施:
  ——大力提高教师的科学素质。组织实施“领雁工程”,加强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把县及县以下幼儿园、中小学和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科学教育教师培训作为重点。逐步完善科学教育教师职称评价标准和办法。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开发共享的网络教学资源。普遍开展中小学科学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提高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到2015年,中职教育“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明显提高,加强对科技课教师、辅导员和科普工作者的科技培训和教育,到“十二五”末,全市共培训科技教师和辅导员5000人次。
  ——巩固科技界和教育界合作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模式。提高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专家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科学教师培训的广度和深度。继续实施科教合作共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项目。推动有条件的中学科学教师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重点实验室参与科研实践与项目培训。
  ——提高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材质量。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进一步提高科学课程教材的质量和水平,增强教学内容和趣味性、直观性和吸引力。根据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特点和需求,加强各类人群科学教育培训的教材建设。
  ——改进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学方法。加强对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促进教学方法手段的变革,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先进教学理念,增强教育教学效果。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科学教育培训,改革与探索成人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基地条件建设。逐步建立健全中小学,尤其是边远农村地区中小学实验室、图书室,充实科学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图书等,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继续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网络资源建设,支持和鼓励现有科学教育网站扩大科学教育资源的容量。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动员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科技场馆、社区学校等公共机构和设施公众进行分类教育和培训。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社保局
  参加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社科联、市各专业学校
  (二)科普资源开发与共建共享工程
  任务:
  ——繁荣科普制作,引导、鼓励和支持科普产品开发。围绕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时代发展脉搏,适应全市、社会和公众的需要,注重科学与艺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开发一批优秀科普作品。
  ——集成国内外科普资源及信息,建立共享交流平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众科普服务。
  ——促进科普资源开发制作的社会化,积极推动科普资源产业发展。
  措施: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积极探索将学术交流与科普活动紧密结合的新途径,充分发挥科技社团联系科技工作者及科普创作团队的作用,选择适宜向公众传播的科技成果,探索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的机制。鼓励和支持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和负责人将科研成果向社会公众传播,扩大科研成果对社会的影响。
  ——促进原创性科普作品的创作。以评奖、作品征集等方式,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发挥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科普创作积极性,把科普作品的创作纳入业绩考核范围。开展形式多样的推介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公众的认知度。探索科普产品的新形式,开发适用于电信、互联网、广播电视“三网融合”需要的新型科普资源。积极引进国外优秀科普产品,借鉴国际先进科普创作理念和方法,促进我们科普创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加强科普展览、教育、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开展主题科普展览巡回展出,开展简便易行、具有特色的科普展览和科普活动,增加图书馆、文化宫、活动中心等场所和学校、社区等基层单位的科普内容。促进科普展教活动与学校科学课程教学,综合实践和研究性学习相衔接。加强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展教资源的支援力度,建立应急科普资源开发与服务机制。
  牵头单位:市科协、市科技局
  参加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民宗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农业局、市卫生局、市文广新局、市安全监管局、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社科联、市委党校、市各专业学校
  (三)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任务:
  ——提升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水平和质量,建立考核机制,推进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提升。
  ——加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
  ——发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科技传播中的积极作用。
  措施:
  ——制定鼓励大众传媒开展科技传播的政策措施。推动电视台、广播电台增加科技节目的播出时间,出版单位增加各类科普出版物的品种和发行量,综合性报纸增加科技专栏的数目和版面,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加强科技专栏建设。鼓励各类科普网站建设,实现网络科普资源自动链接和共享。优化大众传媒科普类节目、栏目、频道,提高瑞视“科普大讲坛”录播质量和播出频率,增加网络播出平台。“十二五”期末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逐步建立副中心区科普视频栏目等新科技传播手段。推动各类大众传媒机构参与科普产品的开发和制作。大力扶持科普出版物等科普产品在农村和边远乡镇的发行、使用工作。积极培育市场,推动科普文化产业发展。
  ——提升大众传媒从业者的科学素质与科技传播能力。有计划的开展大众传媒从业者科学素质培训,增强其在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中的主动性与责任感,增强坚持科学态度、自觉抵制伪科学、反科学的意识。定期举办科技专家与媒体面对面交流活动,提高媒体从业者科学引导公众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
  ——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培育一批读者量大、知名度高的综合性报纸科技专栏、专版;形成一批在业内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度的科普出版机构。加大市本级及各乡镇电视科教频道建设力度。开展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程。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参加单位:市广播电视台、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文广新局、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社科联、市科协、市各专业学校
  (四)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任务:
  ——大幅度增强科普基础设施的整体服务能力,增加公众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
  ——优化科普资源配置,增加科普基础设施总量,形成较为合理的全市整体布局。
  ——基本建立科普基础设施长效发展的保障体系。
  措施:
  ——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发展的各项指导,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公共投入。
  ——建设好一个数字科技馆。创新理念,使建成后科技馆增强展示和教育功能,加强运行的规范管理,提升全市科普教育效率。
  ——推进科普基地建设。发展市级科普基地。到“十二五”末,建成5个具有专业,产业特征科技(科普 )教育基地,定期向社会免费开放。进一步推动科研机构和专业学校面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推动青少年活动中心,特色科普活动中心、家长学校、文化中心等增加科普内容。鼓励有条件企业面向公众开放研发机构、生产设施(流程)或展览馆,建设专门科普场所。引导主题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动植物园等强化科普教育功能。
  ——依托现有社会设施发展基层科普设施。推动在全市及所有街道和80%乡镇建设具备科普教育、培训、展示等功能的科普活动室(站);80%以上社区、村设有专用或合用科普活动室(站)。在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基础上,不断拓展科普服务能力。科普标准画廊(宣传栏)增建50个,并做好设施管理服务委托管理,宣传内容每年更新6次以上,增加科普网站1个,增加电视台、广播电台科技节目播出时间。开展科普大篷车活动,增强科普流动宣传力度。
  牵头单位:市科协、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参加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人力保障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农业局、市卫生局、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各专业学校。
  (五)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任务:
——着力提升科普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普人才队伍。
——优化科普人才队伍结构,稳定专职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兼职科普人才队伍。大力培养面向基层的科普人才。
——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科普创作与设计、科普研究与开发、科普流动策划与组织、科普传媒、科普产业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措施:
——加强农村实用科普人才培养。依托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基层科普组织人员、农村科技带头人和基层科技、教育工作者以及离退休人员,积极发展科普员队伍,向群众传递科技信息,组织群众参与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利用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函大等,采取培训、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农村实用科普人才,提高科普服务能力。发挥农村科普示范户等农村科普带头人的示范作用。
——建立社区科普人才队伍。结合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社区科普大讲堂等活动以及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建立社区科普宣传员队伍。依托学校、科研机构、科普组织、科普场馆、科技团体、社区科普学校等,建设社区科普人才培养、培训基地。鼓励学校、学会、科研机构、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企事业单位和部队专业人才积极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建立社区科普人才队伍交流协作机制。
——发展企业科普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开展职工技能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培养和造就企业实用科普人才。
——积极发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结合中小学科学课程和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普活动,重点在中小学、科普场馆和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建立专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依托科技专家、大学生志愿者、老科技工作者等建立兼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加强对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培训,提高其开展科学技术教育,组织策划科普活动的能力。
——大力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推动建立科普志愿者协会、科普志愿者服务站等组织形式,为科普志愿者施展才能提供服务平台。吸引老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在职科研人员、传媒从业者参加科普志愿者队伍。在组织大型主题科普活动和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的展教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的作用,为其提供参与科普实践的机会。
——加快高端科普人员培养。办好科技传播和相关专业、跨学科培养一批创新型科普人才。加大科普创作支持力度,充分利用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培养一批高端科普创作与设计人才、团队与组织。鼓励学习支持科技专家积极投入科普创作、科普产品的研发与设计。依托有条件的科技社团、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普场馆、传媒机构、扶持建设科普创作与设计培训和实践基地。发挥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科技媒体、科技社团的作用,在实践中培养一批科普活动策划与组织人才。结合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培养一批策划、设计、制作、传播能力强的科普传媒人才。加大科普研究项目资助力度,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普研究团队,开展科普理论研究和交流。加大中青年科普研究人才培养力度,造就一批科普研究领军人才。
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科协、市人力社保局
参加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民宗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农业局、市卫生局、市文广新局、市安全监管局、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社科联、、市各专业学校。
  (六)实施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工程
任务:
——推广公务员心理健康,促进试点工作经验,实施公务员心理健康促进行动计划。
——开展全市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建立全市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机制。
——推动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全市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幸福指数。
——加强应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实现重大自然危害、重大事故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制度化。
措施:
——总结公务员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工程试点工作经验,建立公务员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技术,包括工作体系、评估工具、心理行为训练技术,心理健康服务流程及标准课件等,推广到全市范围内的公务员中应用。建立全市公务员心理健康促进骨干培训基地,建立公务员心理健康促进的操作平台与长效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机制。加强和壮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心理危机干预远程指导与咨询系统,提高全市学生尤其是初高中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整体水平。制定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工作机制和督导评价机制。
——积极推动老年人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开展老年群体心理保健课程需求及当前老年人群体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组织专家开发老年心理保健课程,编制出版老年人心理保健书籍。组织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促进的知识培训。
——加强应急心理危机干预,制定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建立政府主导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制度。加强心理危机干预的基础装备,开展危机干预实践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牵头单位: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心理卫生协会
参加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力社保局、市科技局、市文广新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
五、组织实施与保障条件
  (一)组织领导
——在市政府领导下,各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按照《科学素质纲要》的要求,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充分履行相关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完善机制,联合协作。实行工作例会制度,每年向市政府分管领导汇报一次《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并由市科协会同科技局牵头,召集有关部门每年召开一次实施工作会议,按照实施工作办公室的职责,加强联系协调,推动各部门落实相关任务。
——各级人民政府结合各地实际,负责领导当地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重点任务列入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
——大力宣传《科学素质纲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进一步关心、支持和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为《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政策法规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有关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法律法规中,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研究提出促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宏观政策和法规,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对现有政策法规进行修订、补充和调整,推动《科普法》配套政策制定工作。
——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科普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繁荣科普创作、提升大众传媒传播能力、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有关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研究制定加强科普产业扶持的相关政策。
——研究制定激励政策,充分调动科技、教育、传媒等社会各界以及大学生、离退休工作者等社会群体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发挥其优势和作用,不断壮大科学素质工作队伍。鼓励科技专家参与科学素质工作,将科普工作作为科研院所和科技工作者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经费投入
——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各级政府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教育、科普经费的投入水平,并将科普经费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经费专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科学素质纲要》的顺利实施。瑞安财政根据财力状况,逐步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地方政府要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落实各相关部门实施经费。各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根据承担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任务,按照国家和省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积极推进市本级和地方政府各级科研项目成果科普化工作。
——鼓励捐赠,广辟社会资金投入渠道。落实完善捐赠公益性科普事业税收政策,广泛吸纳境内外机构、个人的资金支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四)督促检查
——对各地各部门落实纲要情况定期进行督促检查,推动工作任务的落实。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做好工作总结。
——定期开展瑞安市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和瑞安市科普统计工作。
  
  
  瑞安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0一一年十月十日

瑞安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c) 2018 瑞安市科学技术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瑞安市安阳街道时代大厦A幢12楼 邮政编码:325200,电子邮件:rakx#163.com将#换成@

浙ICP备1202630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