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学普及 > 科普e站
关于印发《2011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1-04-18     浏览次数:6303     来源:     作者: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各成员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纲要办(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纲要办,各副省级城市纲要办(科协):
《2011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要点》已经《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会议审议,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落实,为“十二五”《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开好局、起好步,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再上新台阶。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
  (中国科协办公厅代章)
  二○一一年二月十七日
  
2011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要点
  2O11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第二个五年规划的关键一年。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和各族人民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新期待,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素质纲要》主题,关注民生、面向基层,完善机制、提升能力,加强领导、开拓创新,为“十二五”《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开好局、起好步,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加强领导,全面启动“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
  (一)分解任务,明确职责
  1.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协等)
  2.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分解任务,明确职责,制定专项任务的具体实施方案,推动和指导地方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各牵头部门、各责任单位)
  3.将科学素质工作纳入本部门、本行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加强对本系统科学素质工作的指导。(各成员单位)
  (二)动员部署,广泛宣传
  4.召开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十一五”总结表彰暨“十二五”实施动员大会,对“十一五”期间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对“十二五”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实施工作办公室)
  5.发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发展报告(2006-2010年)》。做好“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中有关科学技术普及的展览内容。在中国科技馆举办《提升素质、促进和谐——全民科学素质行动(2006-2010年)回顾展》,并组织到各地科技馆巡展,向公众展示“十一五”期间实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实施工作办公室)
  6.开展《实施方案》的宣讲和解读,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参与科学素质工作。(实施工作办公室)
  7.组织各级各类新闻媒体深入宣传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科技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加大对《科普法》和《科学素质纲要》等重要文件精神的宣传报道。(中宣部、广电总局)
  二、突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主题,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核心内容
  (一)广泛开展主题科普活动
  8.在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全民健康科技行动、节能减排全民科普行动、保护母亲河行动等群众性活动中突出主题内容,根据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等各类人群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动员社会和公众广泛参与,将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为自觉行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环保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等各成员单位)
  9.广泛动员院士专家、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深入基层,面向公众开展主题科普活动。开展“院士专家西部行”、“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科普巡讲活动。组织开展“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系列活动。(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中宣部、中国科协)
  10.结合民族传统节日、国际纪念日和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主题科普活动。组织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活动,大力宣传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开展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推进科学发展观的宣传贯彻。(中宣部、国家民委、环保部、安全监管总局、林业局、中科院、气象局、中国科协)
  (二)加大主题教育培训
  11.把主题内容纳入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教材和教学计划,将科普工作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继续推动中等职业学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工作。抓好第三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的编印使用,为提高广大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提供有效载体。(教育部、中组部)
  12.发挥科技馆和各类基层科普基础设施的作用,围绕主题举办形式多样、便于公众参与的展览和教育活动。(中国科协等)
  13.继续开展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公益活动、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等活动。举办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专题讲座。(环保部、气象局、共青团中央、社科院)
  (三)加强主题宣传
  14.推动电视台、广播电台围绕主题制作科教节目,增加播出时间;出版单位增加主题类科普出版物的品种和发行量;综合性报纸围绕主题设立专版和专栏;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加强主题专栏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媒体在主题宣传中的作用。贯彻落实《促进国产纪录片生产的若干意见》,促进主题内容科普纪录片的制作和播出。举办第四届全国公众科学素质电视大赛。(中宣部、广电总局、科技部、中国科协)
  15.围绕主题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挂图、图书、影视作品、展览、文艺节目等,通过多种途径送达基层和公众。(中宣部、广电总局、环保部、农业部、中国科协等)
  16.组织中央和地方媒体围绕主题开设和办好科普专栏和专题节目,打造一批品牌栏目。发挥人民日报《科教周刊》和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引领作用、提升质量水平。办好科技之光、科普大篷车、科学大师讲科学等电视栏目。支持《科技日报》、《科学时报》、《大众科技报》等专业报纸和《中国国家地理》、《环境与生活》、《气象知识》等科普期刊扩大发行量和影响力,各种生活类、法制类、文摘类报刊加强对科技知识普及和科技信息传播的关注。(中宣部、科技部、广电总局、中科院、环保部、气象局、中国科协)
  三、关注民生,面向基层,促进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的公平普惠
  (一)加强农民科学素质工作,推动农村科普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7.宣传落实《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编发《中国农民科学素质发展报告(2006-2010年)》和《农民科学素质行动专刊》。召开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经验交流会。(农业部、中国科协等)
  18.继续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建立科普惠农项目库,对在农村科普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和先进个人进行评选、表彰、宣传,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深化完善科普惠农长效机制。(中国科协、财政部)
  19.总结农民科学素质试点村建设的典型经验和模式,并对试点村农民科学素质变化进行测评,研究制定农民科学素质示范村的相关标准。(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
  20.针对农民的特点和需求,开展不同层次、内容丰富的技能培训、职业技术教育、科技下乡推广活动及科普活动。重点支持100个县统一开展农业科普活动和乡村文化活动。开展2011年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活动。实施十万名青年农民和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创业培训、青年农技人员知识更新、青年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等专项培训项目。(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
  21.加强边疆和民族地区科普工作,开展科普富民兴边工作试点,推动边境地区基层科普组织和科普队伍建设。结合民族地区需要,编制双语科普宣传品。发展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组建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科普志愿者队伍。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展示范性双语科技下乡活动。(国家民委、科技部、农业部、中国科协等)
  (二)提升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22.以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精神为重点,面向城乡劳动者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对农村转移劳动者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开展初级技能培训;鼓励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参加1-2个学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对企业新录用人员开展岗前培训;对退役士兵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强化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从业素质培养。对100万名就业困难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扎实推进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工作。实施妇女创业就业促进行动,广泛开展妇女职业技能培训和女大学生创业培训,组织开展全国家庭服务职业风采大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
  23.研究制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研究出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办法》。举办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完成200万职工提升文化学历层次、400万职工晋升技术等级目标任务。每年扶持1000家全国工会“职工书屋”,带动各级工会建设1万家“职工书屋”,充分运用互联网和新的传播技术提升书屋管理水平。以“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主题竞赛活动为平台,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组织好第七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
  24.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做好农民工培训的统筹规划,强化技能培训工作。研究制定全国农民工培训2011-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大农民工培训投入,建立农民工培训基本补贴标准制度。注重发挥企业和院校产学结合的作用,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拓展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的覆盖面和牵动面,针对青年农民工群体开展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技能竞赛等活动。将科学素质建设内容纳入农民工公共服务工作中,依托街道、社区居民服务中心等机构,加强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围绕农民工需求开展安全知识、心理健康、城市生活等内容的科普宣传和教育培训,提供综合服务,帮助农民工及其家属树立科学文明的观念,尽快适应城镇生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卫生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
  (三)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提高科学素质的新期待,启动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
  25.继续做好科教、卫生等进社区活动,推动社区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科普活动。围绕安全健康、节能环保、防灾减灾、身心健康等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贴近居民生活的各类社区科普活动。(科技部、卫生部、中国科协、环保部、气象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
  26.制定完善“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实施方案。加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工矿企业所在地、新建住宅区、流动人口聚居地等社区的科普工作。(中国科协、财政部等)
  四、大力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水平
  (一)校内校外结合,大力培养未成年人的创新创造能力
  27.在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科学启蒙教育。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颁布实施修订后的义务教育科学等学科课程标准,并组织修订相关学科教材。颁布《中小学科学探究学习实施指南》,指导中小学积极开展科学探究学习活动。探索利用社会资源,建立中小学科普教育实践活动基地,进一步推动中小学生科学教育工作。启动高中科学类课程标准实验情况的调研,为修订完善高中科学类课程标准做准备,进一步加强高中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进一步推广“做中学”的经验和成果,扩大科学教育方法创新与实验。(教育部、中国科协)
  28.颁发《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工作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动手实践能力。继续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创新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环境、课程和教材等,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科学素质教育水平。(教育部)
  29.继续支持实施“国培计划”,通过组织实施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等项目,进一步加大科学课程教师培训力度,促进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科学素质和实施科学教育水平的提高。鼓励高等师范院校和有关高校密切关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增设科学教育相关专业,培养合格的科学教育师资。(教育部)
  30.动员科技和教育工作者组织开展与青少年面对面的科技交流活动。充分发挥科技场馆、科研院所等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专家进校园(社区)、走进科学殿堂等活动。广泛开展学生进实验室、动手做科研、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等活动。组织好第26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第11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第12届挑战杯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第7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选表彰等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中国科学院青少年科学节”、“中国西部青少年科学营”活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科院、中国科协)
  31.进一步扩大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科普教育共建共享试点范围,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等工作,鼓励中小学校利用科技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等资源,开展科学技术教育与培训和科普活动。(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
  (二)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工作,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
  32.在贯彻落实《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2011—2015年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2011—2015年全国团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全国妇联干部教育培训“十二五”规划》中,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作为重要内容。研究制定《2011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点》,指导各地区、各部门把提高科学素质作为干部教育培训重要任务。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的主体班次中,安排科学决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抓好地(市)、县级党政分管领导、各级科技行政管理干部、科研机构负责人和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负责人等的科学教育培训。围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开展专题培训,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和本领。按照《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继续把科学素质培训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各类公务员培训。(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宣部、科技部、环保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
  33.在选拔录用、综合评价工作中体现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要求。启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监测、评估标准制定工作,逐步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监测评估体系。继续落实好《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进一步形成促进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继续将科学素质测查融入公务员录用考试中。(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34.举办科技知识讲座、科学素质竞赛、主题演讲和科学素质大讲堂等。在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举办科普报告。组织开展“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采用网络培训、在线学习等信息化手段,促进科学素质教育内容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队伍中的推广与普及。(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科院、社科院)
  (三)不断建设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加大科学素质建设公共服务的力度
  35.开展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站栏员”等基础设施调研,修订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发展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开展科普场馆特效影院建设状况调研,研究制订相关规范和标准。(中国科协、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广电总局等)
  36.开展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培训、交流和宣传。继续开展“国家环保科普基地”申报与评审工作,创建“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宣传教育示范基地”。加强林业科普基地建设。(中国科协、环保部、林业局)
  37.继续开展县级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科普“站栏员”建设试点工作。颁布《科普大篷车项目管理办法》,探索建立科普大篷车定期更新车载资源的工作和鼓励机制。继续开展共建华硕科普图书室和华硕大学生IT科普志愿者行动。(中国科协、教育部)
  (四)加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不断满足公众基本的科普需求
  38.支持原创科普资源开发,继续实施“繁荣科普创作资助计划”,资助科普创新展品、科技创新成果科普素材、科普影视作品、科普图书等优秀创作团队,推出一批优质科普图书、展览、影视、文艺节目等科普资源。继续办好“环保科普创新奖”,鼓励更多的科技人员参与到环保科普作品的创作中来。(中国科协、环保部)
  39.加强科普资源集成和推介,以评奖、作品征集等方式,汇集优质科普资源,通过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和平台进行推介。举办全国科普动漫大赛。引进国外优秀科普图书。做好防灾减灾、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等应急科普资源储备。征集推介科普资源包,为基层提供指导和服务。(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宣部)
  40.加强中国数字科技馆建设,建立完善全国科普资源及信息的数字化共享交流平台。推进数字气象科普馆建设,促进气象科普数字资源在各类专业气象服务网站的共建共享。打造环保科学知识互动百科网络平台。开展中国流动科技馆试点工作,推动科普展览和展品的流动、交流与共享。继续办好《科普大篷车》广播电视栏目和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科普》栏目。探索科普影视和远程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方式,推动优质科普电影、电视节目在基层播映和播放。提高科普资源物流配送服务能力,为广大农村、社区、边疆和民族地区提供科普资源配送服务。(中国科协、中组部、中宣部、环保部、广电总局、中科院、社科院、气象局等)
  五、完善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科学素质工作
  (一)建立完善人才培养和动员机制
  41.开展科普人才发展状况调查,研究制定专职科普工作者的评价标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科技部、中国科协)
  42.开展科技教育、传播、普及等相关人才培养状况调查,针对我国科技馆、科普传媒等事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研究提出培养的政策措施。(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中国科协)
  43.开展科普志愿者状况调研,研究制定管理、激励的政策措施。(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
  (二)建立完善科研与科普结合的机制
  44.选择若干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重大专项,在立项时增加相应的科普任务,验收时对科普效果进行评价,推进中央和地方政府各级科研项目成果的传播和普及工作,提高公众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科技计划项目和重大科技专项产生的创新成果的关注度和知晓率。(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中宣部、中科院、工程院、中国科协等)
  45.开展公众科学传播与基础科学研究相互作用的研究,探索基础研究与公众科学传播结合的有效途径和办法。(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科协)
  46.动员鼓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向公众开放。举办中国科学院第七届公众科学日活动,向公众开放国家和中科院重点实验室。推动考古工作站定期开放,传播考古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着重介绍自然科学技术的应用。(教育部、中科院、社科院)
  (三)强化科普投入和产业发展的保障机制
  47.加大对科技场馆等公益性科普设施的投入,保障基本建设和维护良性运转。逐步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并根据科普事业的发展,逐步提高科普的投入水平,安排中国科技馆科普展教设施运行维护、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相关经费。(财政部、发展改革委)
  48.继续贯彻落实和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科普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科普事业发展。开展民间资金投入科学素质建设调查,研究制订鼓励民间资金投入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财政部、科技部)
  49.开展科普产业发展状况调研,研究提出科普展品、动漫、视频的相关标准,推动科普出版、科普旅游馆(园)、科普展览展品开发制作、科普玩具、科普教育与科普游戏软件、经营性科普网络等科普产业发展。(中国科协、财政部、科技部)
  (四)建立完善监测评估和考核激励机制
  50.颁布《全民科学素质基准》,组织开展监测评估工作。(科技部)
  51.研究制定《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的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实施工作办公室)

瑞安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c) 2018 瑞安市科学技术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瑞安市安阳街道时代大厦A幢12楼 邮政编码:325200,电子邮件:rakx#163.com将#换成@

浙ICP备12026309号-2